当第一缕东风拂过枯枝,当第一朵野花顶开冻土,春天便以最温柔的方式宣告它的到来。古人笔下的春天,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朦胧,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热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生机,更是“若待上林花似锦”的哲思。以下15首经典春日诗词,带你穿越千年,感受诗人眼中的春日浪漫与生命觉醒。
一、初春:萌动的希望(1-5首)
1.《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
一首短诗写尽春日的慵懒与怜惜。“不觉晓”是春困的温柔,“处处啼鸟”是生命的欢歌;而“夜来风雨”与“花落知多少”的联想,则透露出诗人对初绽春花的珍惜——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需用心呵护。
感悟:
春天的清晨,最适合赖一会儿床。听鸟鸣、想落花,在朦胧中感受生命的萌动与消逝,便是对春天最细腻的回应。
2.《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析:
将柳树比作“碧玉妆成”的美人,垂落的柳枝是“绿丝绦”,而“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比喻更是神来之笔——春风不再是无形的风,而成了巧手的匠人,精心裁剪出每一片嫩叶。
感悟:
春天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就像春风裁柳,生命的美好往往源于“无形的雕琢”,耐心等待,终会遇见惊喜。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解析:
写尽初春的“朦胧美”——细雨如酥油般滋润,远望草色隐约连成一片,走近却稀疏难辨。“最是一年春好处”直接点题:早春的含蓄与希望,远胜过晚春的浓艳。
感悟:
春天的魅力,在于“将萌未萌”的状态。像这若有若无的草色,带着朦胧的期待,比盛放时的绚烂更让人心动。
4.《城东早春》·杨巨源(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解析:
诗人独爱“绿柳才黄”的清新——柳芽初黄、尚未均匀的时节,才是早春最珍贵的风景。后两句反转:若等到繁花似锦时再去赏春,只会淹没在熙攘的人群中。
感悟:
真正的美好,往往藏在“人少时”。像追寻早春的第一抹绿意,在别人还未察觉时,先一步拥抱春天的生机。
5.《春雪》·韩愈(唐)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解析:
早春二月,人们盼着花开却只见草芽,而“春雪”却调皮地化作飞花飘舞——“嫌春色晚”的拟人,让雪花成了急着催春的使者,反而为春天增添了别样的趣味。
感悟:
春天的到来从不单调。即使有雪,也是“为春添彩”的雪;即使等待,也有意外的惊喜——生命的萌动,总会在不经意间绽放。
二、仲春:绚烂的狂欢(6-10首)
6.《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解析:
一首诗颠覆对“春归”的认知——平地的花已凋谢,高山古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原来春天并未离开,只是转移到了更幽静的地方。
感悟:
春天从未真正消失,它只是换了个地方生长。就像人生中的美好,有时需要我们“往高处走”“往深处寻”。
7.《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解析:
仲春的繁花盛景扑面而来——黄四娘家的小路被花簇拥,枝条因花朵太重而低垂;彩蝶流连飞舞,黄莺欢快啼鸣,“时时”“恰恰”的叠词,让画面充满动态的欢愉。
感悟:
春天的热闹,是万物共赴的盛宴。看花、追蝶、听莺,在自然的狂欢中,我们的心也会跟着明亮起来。
8.《游园不值》·叶绍翁(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解析:
诗人访友不遇,却意外邂逅“春色满园”——柴门虽闭,但一枝红杏探出墙头,泄露了园内的绚烂。“关不住”三字,道出了生命的蓬勃:再严密的阻挡,也拦不住春天的脚步。
感悟:
美好的事物永远无法被禁锢。像这枝红杏,即使隔着墙,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园内的芬芳——希望与生机,总会找到出口。
9.《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解析:
乡村春日的生动剪影:草木疯长、黄莺穿梭,杨柳枝条轻拂堤岸,如烟似雾;放学归来的孩童迫不及待放起风筝,笑声与东风一起飞扬。
感悟:
春天是属于所有人的。无论是草木、飞鸟,还是孩童,都在这个季节里尽情释放生命力——我们的心中,也该有一只“风筝”,随着春风飞向高处。
10.《春日》·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解析: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到泗水边踏青,目之所及皆是焕然一新的景象。“等闲识得东风面”是顿悟:原来春天的模样,就藏在万紫千红的繁花中,是桃红、是柳绿、是所有生命的绽放。
感悟:
春天不需要刻意寻找。当你走出门,看一朵花、一片叶,便会明白——所谓“春”,就是万物更新的模样。
三、暮春:深情的眷恋(11-15首)
11.《晚春》·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解析:
暮春时节,草木仿佛知晓春天将尽,于是“百般红紫”争奇斗艳;连没有艳丽颜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漫天飞雪般的飞絮。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尽情绽放。
感悟:
春天的告别,从来不是悲伤。即使是“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盛宴——珍惜当下,活出自己的精彩,便是对时光最好的回应。
12.《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解析:
一幅江南春日的宏观画卷——黄莺啼鸣、绿树红花相映,水乡村庄、山城郭邑间酒旗招展;远处南朝的古寺楼台笼罩在烟雨中,朦胧而悠远。
感悟:
春天的美,既有“绿映红”的明艳,也有“烟雨楼台”的朦胧。就像人生,既要欣赏热烈的当下,也要珍惜那些带着淡淡忧伤的回忆。
13.《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唐)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解析:
暮春的山谷里,黄鸟稀少、辛夷花落、杏花飘飞,一片凋零之景;但“山窗下”的幽竹却依然翠绿,保持着清凉的树荫等待诗人归来——它不随季节浮躁,始终坚守自己的品格。
感悟:
春天终会过去,但总有一些东西不会改变。像这株幽竹,用恒久的温柔告诉我们:真正的美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4.《春兴》·武元衡(唐)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解析:
雨后初晴,杨柳更显浓荫,残花落尽后流莺的歌声更加清晰;而“春风”成了乡愁的载体——它吹起了诗人的思乡梦,又追着春风回到了故乡洛阳。
感悟:
春天的风,不仅带来生机,也唤醒了心底最柔软的思念。无论走多远,春天总能让我们想起那个叫“家”的地方。
15.《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宋)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解析:
虽含宦海沉浮的感慨,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却是千古名句——春雨淅沥的夜晚,诗人听着雨声想象:明日清晨,深巷中定会传来卖杏花的叫卖声。这声音里,藏着春天的烟火气与希望。
感悟:
春天的声音,是最治愈的。哪怕身处困境,听一场春雨、闻一声卖花,便能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忱。
古诗里的春天,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腻,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热烈,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的蓬勃,更是“春归何处”的深情。这些诗句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们不仅描绘了春日的景致,更记录了人们对生命、对时光、对美好的永恒追寻。
这个春天,不妨慢下脚步:看一朵花如何绽放,听一场雨如何落下,等一阵风如何拂过发梢。或许你会发现,最动人的春天,不在远方,就在你用心感受的每一个瞬间。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古诗句描写春景的(古诗里的春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