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麻辣小面,中午江湖菜,晚上火锅……重庆人口味重好麻辣,估计是全国乃至全球人都晓得的。每每有外地友人来重庆做客,火锅那是整了上顿整下顿的节奏,所以在他们看来“重庆好辣!”
只有长期扎根在重庆的宝宝才知道,其实在麻辣重口味的背后也有它小清新的一面。重庆主流小吃中的甜食,一口气数起来多达十多个,并且绝大多数在餐桌上都随处可见。
现在就带小伙伴们体验一次“甜甜的重庆”,More than Hot-girl and Hot-pot,Chongqing,also sweet!(重庆不止有辣妹和火锅,还有甜)
油醪糟
话说当年宋美龄来渝,下飞机吃的第一道美食就是油醪糟。油醪糟是用干汤圆面、湿汤圆面混合做成掐掐汤圆,配上碾碎的黑芝麻、花生米,桔饼、冬瓜条、核桃等,和上猪油,煮成一碗。
小小一碗油醪糟包含了酸、甜、脆、香各种味道。与这种油醪糟类似的还有醪糟汤圆,很多早点铺子里有卖。
推荐:飞机码头老字号油醪糟
地址:渝中区洪崖洞4楼内街
糯米团
香甜的糯米里面是炸得酥脆的油条,外面裹了一层白糖和黄豆粉,咬一口,唇齿留香。吃完别忘剔剔牙,牙缝里会卡着黄豆粉的。尽管这样,绝对阻挡不了爱吃的人的热情。
糯米团来源自抗战时期的陪都,原本是上海人本地早餐的美食,被大量内迁的上海人带到重庆,被重庆人喜欢上了。
Tips:各大写字楼下、公交车站附近有卖
麻糖
老人敲出来的“叮叮当当”卖麻糖的声音,随着一代人的成长一直烙印在记忆里。老汉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很需要脚力,从来没有固定的摊点,需要不断地行走,远远看去很有种美妙的古早味道。现在街头偶尔有卖,据说放泡菜坛子里,可保泡菜不耙软。
Tips:不定时出现在各大农贸市场附近以及小区楼下
都粑块
这道石柱风味小吃,在主城并不多见。用蕨根粉、夹生饭,揉成小块粉团后,放入开水中煮,粉团成粑状后轻轻浮出水面,捞起后,加入芝麻、红糖,丢入油中翻炒,一道特色的都粑块就做成了。据传,这道美味还是贺龙将军发明的,当年就是靠着它顺利度过了荒冬。
推荐:武陵山珍总店
地址:渝北区新牌坊嘉兴路37号(中国电信大楼背后)
电话:67536839
夹沙肉
夹沙肉又叫喜沙肉,流水坝坝席经典菜,一般选用猪五花肉,将豆沙夹入肉片然后再蒸至酥软,一般下面都会用糯米或者红苕打底,作为甜食上桌。
成菜白里透红,鲜香甜糯,肥而不腻,绝对不咔牙齿。最受中老年人喜爱,而年轻点的以及小孩子最喜欢夹下面的糯米,还有拿筷子掏夹沙肉里面的豆沙吃。
推荐:上河帮
地址:江北区 北滨路鎏嘉码头B区4栋3楼
电话:023-88926698
红糖糍粑
糍粑,南方地区十分普遍的小吃,重庆也不例外,很多火锅店都有。用糯米制成的熟糍粑,裹上香喷喷的炒熟后黄豆粉,再淋上甜甜红糖汁,这味道巴适!有些做法里还会撒上花生碎或者核桃碎,口感上更为好吃。
推荐:九宗宗老火锅
地址:江北区 北滨一路363号一层附5号
电话:023-67869357
熨斗糕/三角粑
人类烹煮食物的方式总结起来只有这四种:火烹、油烹、水烹、汽烹。至于煎炒炸什么的,都是对这种方式的细化。熨斗糕属于火烹的变形。古人用铸铁或者青铜做成熨斗,内里装上烧红的木炭,用其热度将衣服上的褶皱熨平。
熨斗糕的名字就来自于这里。焦香的壳里是嫩嫩的糯米糕,好吃又健康。三角糕也是熨斗糕,只是形状不同。
Tips:各大写字楼下、公交车站附近有卖
甜水面
筷子头那么粗的面条,入口颇有嚼劲,伴着花生碎的香甜、花椒的浓郁和芝麻油的润滑,入口微甜,回味悠长。红酱油是甜水面的灵魂,一般好吃的甜水面,酱油的调配都是保密哒!
推荐:陈氏面庄
地址:渝中区学田湾文化宫后门
蛋烘糕
记忆中难以忘记的美味!小时候除了过生日的时候可以吃蛋糕,好像就只有在蛋烘糕里才能尝到奶油的香滑滋味。
蛋烘糕的做法不复杂,加蛋调好的面糊放在小平锅上煎,煎至中间起蜂窝眼的时候加上各种馅料,对折就完成了。蛋烘糕常见的馅心有芝麻、奶油、鲜肉榨菜、火腿等。
推荐:三七的夏天蛋烘糕
地址:重庆大学中门西侧100米
山城小汤圆
脱胎于杭州的“山城小汤圆”,原来不叫山城小汤圆,而叫杭州小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其色滑洁白,皮软绵糯,甜香油重。走过八一路好吃街,怎能不来一碗!
推荐:山城小汤圆
地址:渝中区八一路好吃街(如家酒店旁)
糖醋脆皮鱼
小时候吃坝坝席的时候,吃转妹儿最喜欢吃的一道菜。皮脆香,肉鲜嫩,味道酸酸甜甜很可口。这是道很考厨师水平的菜,裹鱼的粉、炸鱼的火候以及糖醋汁都要拿捏得当。现在偶尔会在老家流水席上吃到,但是味道大不如前。
推荐:之香唐
地址:沙坪坝区 汉渝路18号(华山宾馆对面)
电话:023-67788757
撰文:巧克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飞机是装什么油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