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人潘红宇)
春节临近,在归途的列车上,是否有一位铁路人的暖心善举温暖了寒冷的旅途?是否有一位铁路人的爱岗敬业消散了日夜兼程的疲惫?
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宣传部和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主办的2017年“寻找春运最美铁路人”宣传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时间从1月13日至2月底。活动期间,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中国铁路总公司官方新媒体平台、《人民铁道》报、人民铁道网将同步开设专题进行人物展播,敬请关注。
兴安岭隧道位于滨洲线563公里处,海拔973米,全长3100米,是滨洲线上最长的隧道,年运输旅客1900余万人次,也是滨洲铁路的重要咽喉通道。可是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和病害等原因,每到冬天,山体积水便会从隧道裂缝处渗出,在最低气温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在隧道内结成了冰柱,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为了确保列车在隧道内安全通行,哈尔滨铁路局海拉尔工务段博克图桥隧工区的职工们每隔一天都要到隧道内刨一次冰,特别是临近春运,他们更是不敢有丝毫马虎。
2月3日,他们早早就来到了作业地点,开始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隧道内作业空间狭小,且环境昏暗,作业前,负责人对大家进行再一次的安全风险提示。
刨冰看似简单,但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掉落的冰块砸伤,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带有安全帽,溅起的冰渣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有时候还可能划伤皮肤。张振山,毕业于郑州铁路机械学校,曾经怀揣着满腔抱负来到这里,在这里一驻守就是21年。
遇到有较大的冰柱还得登上梯子,年轻人缺少经验,多是有由像王宝春这样的老工人来完成这项工作。53岁的王宝春在这里工作了31年了,他的父亲和儿子也都是铁路工人。
一面刨冰,一面水还在往外渗,沿着墙壁已经形成了一道冰河,工人师傅必须穿上特制的棉水靴子才能作业,即使这样,脚下依旧感觉冰凉,偶尔不小心也会“灌包”,那感觉用师傅们的话说,叫“透心凉”。
刨下的冰被装入编制袋内,每周利用轨道车向外运送一次。今年冬季冰相对较小,去年冰多的时候,像这样的袋子他们每天要连装带运1000多袋。王正义(图左)是2014年分配的大学生,当同学都选择“向南”飞的时候,他却选择了一路向北坚守在这里。
除了隧道墙壁上的冰,线路上时常也会有冰冒出,这样更加危险,一旦漫过轨面后果不堪设想。检查发现后,大家加紧处理。
“天窗”时间即将结束,大家登上了轨道车返程。
在向隧道外运行的过程中,他们抓紧最后的时间利用升降梯对隧道顶进行敲击检查,防止有水泥掉块脱落。
一个“天窗”下来,打冰人自己也成了“冰人”,但这只是个开始,下午他们还要将轨道车上的冰卸掉,同时对另一条隧道进行检查。
20时27分,王国平在《司机手账》记录运行时刻中的停车点。
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在平凡的岗位上,正是这些人的付出,撑起了“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不平凡的业绩,向他们致敬。
中国铁路
微信号:chineserailways
中国铁路与您一路同行!
长按二维码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原的寓滨-中是叉意不慎思)意n意是人伤苍小e见什-意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