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湘西最奇特的地名。六百年来,她行不更名,坐不更姓,就叫“都蛮”……
《地理湘西》第13期
都蛮:从一个村庄笑看湘西六百年风云变幻
吴恒忠
“都蛮”一条溪
乾州古城南四十里,有一片近百平方公里的吉首、泸溪、凤凰三县市交界之地,地属泸溪县辖区,距吉首乾城20公里,离泸溪县城76公里,百姓称“狗腊岩”,过去叫“平安乡”,解放后叫“解放岩”。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形成了奇妙的“解放岩现象”:他们挂泸溪县辖区的牌子;操地道的凤凰口音;做吉首、凤凰的往来生意。
解放岩西六里,有一条美丽的小溪,清溪两旁的丘陵、山峦,散居着八九个大小村落,形成了泸溪县西部的一个最大村落---都蛮。
都蛮,原名孔家寨。时光的长河已经把孔家寨的历史和这个姓氏从这里冲刷得去无影来无踪。传说杨氏在这里定居后始称“都蛮”。“都蛮”二字始见于文献是(清)《苗疆屯防实录》中《禀请饬令乾泸二厅县会同办理都蛮、利略十七村均田》一文:“查泸溪县都蛮、利略等十七村,相隔该县一百五十余里……距边甚近。……其田地村畴,此前尽被黑苗占据,人户俱皆流散。嘉庆二年九月内,卑职当经带领兵勇,将各村地方逐一清厘。发给口粮、枪械,令其扎屯自守。乃屡被苗匪攻扰,其民户一半逃赴芷江县之榆树湾,一半奔至镇城”。
而此时湘西的大背景,正是“乾嘉苗民起义”苗民高呼“逐客民,复故地”大战之后、余波未尽之时。
事实是,由于这一带“距边甚近”,临近苗疆,都蛮、利略、水卡、大坪百姓过了一百四十多年耕种“屯田”的生活,官府最高时按八成收缴屯租。1938年湖南废除屯租后,但泸溪仍然征收,直到1944年爆发了都蛮杨秀珍牵头的“都蛮村抗屯”事件。
“都蛮”名字的由来,与汉朝、三国时期称大湘西“五溪蛮”“武陵蛮”有何关联?是否像“保靖”“永绥”“平安”一样,是明、清当政为民族地方安宁取名的遗风?是“督蛮”二字的音变?文献对此解读缺失,地方人亦不知其详。也有人讲,以前都蛮人租种凤凰人的田地,数年后就强占不还了,凤凰人就讲这里人一个个好蛮的,因此得名“都蛮”。不失为一说。
结合周边的地名来分析,三十里外的凤凰“都吾”应该就是“都蛮”的近亲。这一点得从他们“距边甚近”的地理版图去理解。都吾,“都武”;都蛮,“你蛮,我也蛮”,或者说“你苗,蛮我土蛮,都蛮”。名字貌似粗俗,却是都蛮人赖以生的纲领和智慧。
一条小溪因地得名,就叫都蛮溪。她发源于毗邻县凤凰的吉信的联欢村和都吾蛤蟆洞。小溪在狗腊岩汇入凤凰沱江,于河溪汇入武水。
值得一提的是,都蛮溪有一小段被称作“七王坝”,那又是都蛮杨姓一支“七房”迁徙往贵州木王的源头故事……
“花山”一杨氏
大湘西杨氏,多为北宋名将杨业后人,称唐未五代时期靖州十峒首领的“飞山太公”杨再思(公元869年~公元957年)为先人。再思十二子。近两千年的民族融合与岁月荡涤,杨氏一族已发展成为多民族、多分支的一个姓氏:靖州(苗族);城步(苗族);绥宁大园(苗族);凤凰舒家塘(土家族);泸溪白沙铁山村(苗族);泸溪解放岩都蛮(土家族)。等等。
都蛮村的姓氏以杨姓为主。据他们《杨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杨氏从江西迁来,81世杨伯仲娶文氏婆生茂七、茂八、茂九三子。82世茂八公住在沅陵舒溪边文家庙后面的杨家湾。一个冬天,茂八公连续几日夜里梦见大树开花,胡氏婆又在白日里打猪草看到了一株冬天开花的大楠木树,她把这事告诉了茂八公。第二天茂八公就和胡氏婆去看那个地方。“这就是我梦见的地方”!茂八大发感叹!第三天他们就迁到了那个地方,命名“花山”。
他们生活在史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时代。之后,他们迁到泸溪石家坨(原上堡乡,现九甲坪),迁利略桑树坪,放牛羊到都蛮不回,于是茂七定居都蛮。
茂七公都蛮,娶李、田氏无嗣,移解放岩茨冲茂八长子惟庆为子,传宗接代,繁衍生息。
杨惟庆(83代),配刘、张、龙氏生五子。
杨惟庆第三子杨略,居住在都蛮溪边,地方因此得名“三房”。
从84代杨略,到如今杨家的孙辈108代,按25年一代,“三房”历史六百年。
《湖南通志·苗防三》记载:“宣德五年(1430),竿子坪长官吴毕郎等为乱,总兵官肖授筑二十四堡环守之”。 “六年,肖授、吴荣在镇压腊尔山苗民起义后乃设湾溪等十堡,拨兵防守”。
照此推算,“都蛮”“三房”名字的诞生,大致在宣德年间,也就是杨略和他父亲茂七、茂八生活的年代。
杨家的小年
都蛮杨世鳌,传说在清朝嘉庆十三年时任卫千总一职,是个管理钱粮的库官。如果时间没错,他就是发了“乾嘉苗民起义”的战争财,战后他带着几十万白银回到都蛮,请了30多个石匠修了一栋气势宏伟的保家楼,几年才完工。如今楼宇不在,只留下一面高大坚固岩门,正门上方刻有“保障乡闾”四个大字。字体沉稳,笔锋有力。如今,岩门成为了都蛮的第一景----岩大门!
在近七百年的都蛮历史中,杨氏一族在这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十大人文景观:
岩大门、岩碓款、牛推磨、三丘田(有老坎无子坎)、兴隆庵,还有三房桥、七王坝、四十八个跳岩、九码头……还有那个历经三次烈火劫难仍然保存完好的土墙房。
据说七甲杨的字辈是“再正通光昌胜秀”,都蛮九甲杨氏的字辈在发展中,从过去的十个字:“文光正启秀,万代永红昌”,发展到二十个字:“文光正启秀,万代永红昌;富贵永长久,家安泽自强”。据说2015年修谱,字辈又发展到“四十个字”。2015年,在都蛮村“三房”还开了个联欢晚会 。
更令人感到震撼的,却是都蛮杨氏过小年的独特习俗:腊月27,天没亮就要起床,妻子为孩子穿衣,男人做饭做菜。有三道菜是必须的:鱼、肉、白菜炒猪血。饭必须掺和点糯米。寓意是:一,男人业务不熟,取错米了。而实际,有点糯米年饭也更好吃;二,有鱼、肉过年;三,白菜炒猪血,代表清白与血腥。为人要清白,但防人之心不可无。然后把弄好的饭菜放在一个竹筛里,再在左手门角边烧点纸钱,大家开始吃饭,必须在天亮前吃完饭,然后迅速关门闭户,全家上山躲藏到山洞里。一直要到三十夜才回来。万贵说是以前躲抢犯形成的习俗。1966年出生的代仙还经历过五六次这样的小年,还记得那时问婆婆:“这么早到哪里去?”婆婆说:“躲到山洞里去”。
其实这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只是人们不再在山洞里过夜,有的人家仍然上山或进山洞打个转,而解放岩集市是二、七场,吃过了白菜炒猪血,很多人就直接赶解放岩集市去了……
这些天来,秀业、春兰、万兴、万贵、金玉,还有岩大门、兴隆庵、大青树。这些我见过和没见过的人与物总浮现在脑海里。他们像古希腊的雕塑定格在时空中,他们像梵高《吃土豆的人》中的人物,吃着自己的食粮,眼睛里发出了深邃的目光……
时间和命运把他们摊派在这里,一百年,两百年……六百年……杨家的小年,曾经只是一段血腥践踏之下的记忆,而时间,竟将这一份野蛮和苦难揉成了像泥土一样朴素的伤感文明。
都蛮的故事,还在继续。
作品原创:吴恒忠
文章审核:白苗苗、龙骏峰
图片摄影:唐利平
美术设计:张冬梅、罗永清
策划统筹:北 络、黄永岁
合作单位:湖南野视全景视频有限责任公司
分支机构:湘西州小思城服务平台
法律顾问:陈 霞、张镇川
征 稿
征稿内容:原创文图
平台联系:琳琅小阁
稿费标准:打赏金的一半
联系电话:17707433505
18374337699
投稿邮箱:331905590@qq.com
微 信 号:zq331905590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灯讨意笔心意的什思思自的阿意义屡的-意思罡义的斗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