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仁怀市一家新开业的理发店,凭借“最高发院”这个招牌名成功“出圈”,不过,这次的“出圈”可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好事。
奇特店名引争议从网友拍摄的视频中我们能看到,这家理发店招牌上赫然写着“最高发院” ,下方还配有“处理人民的头等大事”这样的小字,同时张贴着“开业大酬宾”的广告。

咋一看,似乎是利用谐音玩了个文字梗,想凸显自己在理发行业的“高超技艺”和对顾客的重视。
但很快,这个名字就引发了网友们铺天盖地的质疑,不少网友直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询问这样的起名方式是否合适。
监管部门迅速行动8月15日上午,仁怀市市场监管局盐津分局迅速做出反应。分局局长亲自开展现场调查,认定该店名存在问题,并要求店铺立即更换名称。目前,该理发店的招牌已被拆除 。

“最高发院”这个名字与“最高法 院”读音相同,极易在社会上造成公众认知混淆。普通民众在看到这个名字时,可能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司法机关,而不是一家普通的理发店。
这种混淆不仅会干扰正常的社会认知秩序,还可能导致公众对司法机关严肃性的认知产生偏差。
涉嫌违反广告法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最高发院”这个名字,利用与国家机关名称相似的谐音,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在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方面,企业名称应当使用规范汉字,不得含有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内容 。该理发店的名字显然不符合这一要求,带有明显的误导性。
损害司法机关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司法机关,尤其是像“最高法 院”这样的国家级审判机关,代表着法律的公正与权威,其形象不容任何形式的调侃和亵渎 。
理发店使用近似名称,即便主观上可能只是想博眼球、搞创意,但客观上却降低了司法机关在民众心中的庄重感,破坏了司法机关应有的威严形象。
一个好的店铺名字,应该是既能体现自身特色,又能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利用不当谐音、打擦边球来吸引顾客,也许能换来一时的关注度,但最终换来的只能是整改和处罚。

希望其他商家能够引以为戒,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和国家机关的尊严。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店铺名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旺生意的理发店名字(理发店取名最高发院这样的名字可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