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阅读海星博士经济学入门系列课程。上一期我们讲解了“需求”,尚未阅读的朋友建议先回看上一期内容。今天我们将继续讲解经济学原理中的“供给”(Supply)。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提到,买家决定需求(Demand),而卖家决定供给(Supply)。那么什么是供给?它指的是有能力并愿意生产或售卖某个具体商品的意愿。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的升降,生产或售卖者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提供某商品的数量也会相应变化。
我们来看“供给法则”(Law of Supply)。与需求法则相反,供给法则指的是:价格越高,供应越多;价格越低,供应越少。同样需注意,这一结论建立在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拉丁语称为ceteris paribus)。例如从图表中可看出,当价格为1元时,供给仅为2个单位;价格越高,供给量也随之上升。因此,供给曲线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形状,数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

供给曲线会随着供应量的变化而发生移动。如果供给增加,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减少,则向左移动。那么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第一,生产成本。成本越高,供给自然减少。例如工人工资提高会增加成本,厂商便会减少生产。
第二,对未来价格的预测。如果预测产品未来价格上升,生产商可能减少当前生产,以期在未来以更高价格出售,从而获取更多利润。
第三,科技进步。新技术的运用有助于生产商提高产量。比如与传统人工收割相比,机械化大幅提高了稻米的产量。
第四,卖家数量。公司规模越大,通常供应能力也越强。例如餐厅数量增多,食物和饮料的供应也会随之增加。
第五,政府政策。税收会提高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供应;相反,若政府提供补贴,则会鼓励厂家扩大生产。
大家是否清楚了供给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下一期我们将继续讲解“市场均衡”。经济学其实非常有趣,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记得点赞,关注,评论和转发,接下来的经济学课程会更加精彩!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什么是供给规律?(每日必懂7365经济学入门供给五大关键因素解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