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头地
出处及背景:苏轼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其才华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高度赞赏。欧阳修在看过苏轼的文章后,深感后生可畏,便在给梅圣俞的信中写道:“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意思是自己应当为苏轼让出道路,让他能够充分施展才华,超越众人。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欧阳修对苏轼的赏识与提携,也从侧面反映出苏轼年少时便已展露的非凡文学天赋,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广泛关注,预示着一颗璀璨明星即将在文学天空中大放异彩。

雪泥鸿爪
出处及背景: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当时苏轼和弟弟苏辙(子由)经历了诸多人生的辗转与变迁,路过渑池这个对他们来说有着特殊回忆的地方。苏轼以飞鸿踏雪泥来比喻人生的行迹,大雁在雪泥上留下爪印只是偶然,它依然会飞向远方,而那些爪印很快就会消失不见。这不仅是对他们兄弟二人过往经历的一种感慨,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漂泊不定的深刻思考,富有哲理意味,成为后人表达人生境遇变幻莫测、踪迹难寻的经典用语。
河东狮吼
出处及背景:苏轼在《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一诗中描述了他的朋友陈季常的家庭生活趣事。陈季常是一个喜好谈佛论道之人,但他的妻子柳氏性格颇为泼辣。每当陈季常与宾客谈禅论道、宴饮聚会之时,如果声音过大或者时间过长,柳氏就会大声呵斥。诗中的“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的场景,河东是柳氏的郡望,这里以“河东狮吼”来比喻柳氏的凶悍和陈季常的惧内。此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泼辣强悍的妻子对丈夫发怒撒泼的情景,成为了家庭生活中一种形象的写照,也反映出苏轼善于以诙谐幽默的笔触描绘生活琐事,使日常场景富有文学性和趣味性。
明日黄花
出处及背景:苏轼在《九日次韵王巩》里提到“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重阳节有赏菊饮酒的习俗,当时苏轼与友人相聚,面对盛开的菊花,他想到重阳节过后,菊花就会逐渐凋谢,那时即使蝴蝶想要采撷花蜜,也会因花朵凋零而发愁。这里的“明日黄花”原本是指重阳节过后逐渐枯萎的菊花,后用来比喻过时或失去意义的事物。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和事物,因为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它们的价值和魅力就可能大打折扣,体现了苏轼对时光易逝、事物兴衰的敏锐洞察和感慨。
胸有成竹
出处及背景:源于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与可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尤其擅长画竹。苏轼在文中讲述了文与可画竹的高超技艺,他在画竹之前,心中已经对竹子的形态、神韵有了清晰完整的构思,就好像竹子已经在他心中长成,所以每次作画都能下笔如有神,画出栩栩如生的竹子。这一成语通过文与可的绘画过程,传达出一种做事前充分准备、对事物有全面深入了解和规划的理念,无论是在艺术创作领域,还是在其他各种工作和事务中,都强调了预先构思、谋划的重要性,成为人们鼓励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成功率的常用语。
诗中有画
出处及背景: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歌善于描绘自然山水景色,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仿佛能够看到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沙漠中孤烟升腾、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的壮丽景象。苏轼这一评价精准地概括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也为后世诗歌创作和欣赏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审美标准,即诗歌应具备形象性、直观性和画面感,使文学与绘画艺术在某种程度上相互交融、相互启发。
江山如画
出处及背景: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在游览赤壁古战场时,面对壮丽的长江景色,联想到三国时期众多英雄豪杰在此地的风云际会。长江奔腾东去,赤壁两岸山峰险峻,江水与山峦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自然画卷。在这如画的江山背景下,周瑜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更显得辉煌壮烈。这一成语不仅描绘出自然景色的壮美,也暗示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传奇,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有机结合,体现了苏轼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历史的缅怀与思考,使读者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人生如梦
出处及背景:同样源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站在赤壁之下,遥想当年赤壁之战的硝烟弥漫,周瑜等英雄人物的意气风发,再对比自己身处的时代和自身的境遇,深感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如同一场虚幻的梦,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于是,他举起酒杯,将酒洒向江中,祭奠那永恒的明月,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感慨以及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情怀。这一成语深刻地反映了苏轼在经历了仕途坎坷、人生起伏后的思想境界,既有对人生苦短的喟叹,又有在困境中寻求精神解脱、超越自我的努力,对后世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浓妆淡抹
出处及背景: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在游览西湖时,恰逢天气变化,先是晴天,西湖波光粼粼,景色明媚;后遇细雨,西湖又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他以古代美女西施作比,无论是西施略施粉黛的淡雅妆容,还是盛装打扮的艳丽模样,都显得恰到好处、美丽动人,就如同西湖在晴天和雨天呈现出的不同风貌,各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这一成语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西湖景色的千姿百态,也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将西湖的美提升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使西湖成为了人们心中美的象征,也成为形容女子妆容或景色多样且皆美的常用表达。
水落石出
出处及背景:源于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在这篇赋中,苏轼描绘了赤壁冬夜的景色,江水水位下降,原本被淹没的石头露出水面,在月光下清晰可见。这一自然景象在苏轼笔下不仅仅是一种写景,更蕴含着一种哲理和意境。它可以象征着事物的真相在经过一定的变化或发展后逐渐显露出来,就如同在复杂的世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演变,隐藏在背后的真相终会被揭示。这一成语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常被用来形容真相大白、谜团解开的情境,使自然景象与抽象的概念相结合,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内涵。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略施粉黛相关成语(和苏轼有关的十个成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