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菜里的婚姻考卷:比起唱跳,这才是真生活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如今婚礼上还能这么“接地气”?湖北恩施前几天有个婚礼火了,新郎被堵门时,别说套路刁难,新娘家把一大篮子红头菜往院里一放,直接开工:不择完,不许接亲。
其实像这种出奇不意的接亲招数,也不是头一回见了。可你见惯了红包口令、唱跳才艺,突然让五个西装革履的小伙扎堆蹲地择菜,那画风,着实别有一番滋味。围观的亲戚朋友全凑上来看热闹,有打趣的,也有真教手艺的,空气里混着菜叶的清香和大家的笑声,倒比一场把人汗都逼出来的闹洞房还温情。
我那一刻愣是看了又看视频,心里想:婚礼嘛,本该是仪式也是烟火气。新郎、伴郎几个,平时指不定手都不进厨房,这会儿倒像归了田园。有人笑说,这不光是考手艺,简直是考“未来婆家的期望”——你娶人家姑娘,总得会点家务,过日子的样子,让人一眼就踏实。
认真说,这种接亲方式,其实是“劳动考核”混着“文化审美”一道出了题。忒实诚。没有尴尬的低俗恶搞,也没让新郎团红着脸出洋相。反倒是那一手一脚择菜,显得亲切极了。新娘家的伴娘还专门演示了下怎么择得快、择得净,新郎他们一个关节卡着锅边,一个拿手指刮着菜帮,看着生疏,可越看越让人想笑:这是择菜?还是一场男人间的厨房初体验?
当然,闹归闹,这背后是有说法的。在恩施,不少地方成亲前都有这么个“上手活儿”的环节。有的地方是劈柴,有的村里让挑水、挖土豆。说是考验新郎是不是真的能下得了厨房,会不会干点力气活。咱们老一辈讲究得多,这不光是考男人,是想让两个家结合得更实心实意。谁都知道,爱一个人,终归离不开一日三餐、锅碗瓢盆。
你甭说,有网友看得激动,评论区里一路热潮。有的打趣:“择菜、砍柴、带娃换尿布顺便安排上!这婚礼仪式太实用了!”也有认真的留言:“这么实在,应该多推广。总比闹新郎、乱来来的有劲头。”还有人憋不住乐:“以后再加上拖地洗衣,主打一个婚后分工指南。”
我也在想,咱们常说,结婚图什么?别光图个热闹、场面大。有些婚礼玩笑打得大了,尴尬不说,还伤感情。可恩施这一出择菜,平凡得可爱,把婚姻里要共担琐碎、会过日子的道理,放到算是最有仪式感的一刻。年轻人从此把柴米油盐背在了新生活的大门口,哪怕一时磕磕巴巴,总比一场“秀”更真。
看着那新郎汗涔涔地择着菜,心里也能想象新娘站在门背后,是不是噗嗤一笑:他会不会把菜叶全择坏了?将来做饭还要不要教他?再想想两家亲友齐刷刷看热闹,嘴里明知故问:你干得多不多?是不是第一次?这局子,合家欢里多少有点“家长里短”的温情,当然,也不排除有丈母娘默默地在考察未来女婿。
只是,这些传统习俗,从古到今,总归在变。我们都怕老套窠臼、怕仪式沦为表演。可当择菜、劈柴这些老活计重新回到仪式现场,它就像在提醒年轻人:你们的生活,终究是要落地的。“爱情”不是五光十色的滤镜下的自拍,而是有人和你一起分担琐事。择菜只是一道门槛,背后考的,是躬身入世,是低头肯干的心气儿。
闲话一句,我见过很多奇葩婚礼仪式,有的整得叫苦不迭,有的噱头十足。可没几样像恩施这场带劲。那些人说“越家常,越难得”,不无道理。大喜的日子里,谁都盼着点走心的温情和一丝安心。
其实咱们的生活,也终归是这样吧?新鲜劲过去,更多是两个人的烟火气。择菜、做饭、修修补补,日子才算是真的。那些把婚礼回归踏实、回归亲情的做法,是不是说明我们这代人,也开始在给幸福换一种“味道”?有时候,亲情和责任,比山盟海誓还实在。你能陪我择一次菜,以后便能陪我撑一辈子家。
后来的新郎怎么样?是不是成了厨房一把好手?他是不是知道,丈母娘那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其实是祝福也是考验?一盘红头菜,也许就翻开了两个人新生活的一页呢。唉,生活也就是这样——慢慢磨合,比什么仪式感都深刻。
也许以后,大家再操办婚事,多几分烟火气,少几场尴尬的哄闹。咱们想的,不就是让爱情多几分责任,日子多一点真实吗?你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结婚时怎样闹新郎(婚前必考科目新郎接亲被要求做这事网友强烈建议全国推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