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昨晚的群聊里,最热闹的话题不是亚运会,也不是西湖堵车,而是一家“国风”酒馆被连夜叫停。
一段十几秒的短视频里,女孩穿着汉服往男客人嘴里喂葡萄,镜头怼脸拍,弹幕全是“这也行?
”第二天,执法队上门,“暂停营业”四个字贴在门口,像一记大闷棍。
大家别急着笑,这事真不只是“擦边”那么简单。
老板辩解:视频只是引流,店里其实更克制。
可手机里的滤镜不会说谎,穿汉服的妹子、低角度的俯拍、暧昧的鼓点,早就把观众往沟里带。
监管一看,不涉黄,却已经滑到《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那条看不见的红线外,于是出手。
老杭州见怪不怪。
南宋御街以前就有“卖艺卖笑一条街”,但当年是“官家许可”。
如今是短视频年代,谁都想一夜爆红,流量和酒水一样上头。
可酒馆不是直播间,灯光下的互动一旦出圈,就像往钱塘江里扔石头,浪花打谁的脚都不确定。
有人拿泰国人妖秀做类比:那儿也热闹,也擦边,关键是已经形成旅游产业链,连警察都睁只眼闭只眼。
但那是曼谷,有专门执照、安检门、安检棒,明码标价。
杭州的“国风酒馆”没有这些硬壳子,靠拍点暧昧镜头就想复刻?
翻车不冤。
最惨的是隔壁几家真在做小剧场、评弹的清吧。
昨晚刷短视频的网友,顺手把他们当成“同伙”,私信里骂声一片。
老板说:“我们连麦克风都不敢让演员离嘴太近,怎么就躺枪了?
”口碑比酒水还容易挥发,一句怀疑就能让预订电话退单。
监管其实也给了一条活路:别再拿身体做卖点,换个方式讲国风。
参考广东佛山有家茶馆,把醒狮鼓点融进嘻哈,客人边听边喝,照样排队到深夜。
杭州本就有宋韵博览会、王星记扇子、天竺筷的IP,随便借一个都能玩,何苦在“能不能摸小手”上打转。
说到底,酒馆的焦虑大家懂:地段租金嗷嗷涨,啤酒进货价比批发房价都高。
可解法不是越走越窄的擦边,而是把“酒”做出差异化。
绍兴有酒馆专卖加饭糟烧,苏州有酒馆只卖冬酿桂花,一杯下去朋友圈自动发图。
杭州最不缺的就是故事,南宋皇城遗址挖两下都能出文物,还怕没内容?
要是真想把人留住,干脆让舞者教客人甩水袖、比兰花指,拍段15秒变装,带话题#汉服转圈圈#,比喂葡萄安全多了。
既能打卡,又不踩线,连隔壁消防队员看了都想下班去试试。
最后一杯敬给还在门口徘徊的年轻人:想猎奇没错,但钱包是自己的,价值观也是。
下次刷到“葡萄吻”,不妨问问自己,是真心喜欢国风,还是只喜欢看别人被葡萄撩?
答案写在买单的小票上,没人替你付。
夜还长,酒馆关灯,隔壁的面馆却亮了灯。
热腾腾的片儿川端上桌,老板操着萧山口音:“吃饱才有力气继续卷。
”谁说杭州的夜生活只能靠暧昧?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清吧的消费高吗?(杭州萧山一酒馆被举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