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意思梦的意思是啥(阳明思想中的梦与觉之喻)

梦的意思梦的意思是啥(阳明思想中的梦与觉之喻)

admin 2025-09-14 店铺起名 7 次浏览 0个评论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资料来源:《传习录》《王阳明全集》等典籍

阳明思想中的“梦”与“觉”,是心学最为精妙的比喻之一。

王阳明常以梦觉之喻来阐述心学奥义,他认为世人皆在梦中而不自知,只有觉醒之人才能洞悉心之本体。

何谓梦中?何谓觉醒?这个看似简单的比喻,究竟蕴含着怎样深刻的心学密码?

正德十四年春,赣州的山水如诗如画。

王阳明平定匪患后,常与门下弟子在精舍中论道。

那日春光正好,弟子们围坐在先生身旁,聆听教诲。

阳明先生忽然开口道:“人生如大梦,几人能觉?”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在场弟子陷入沉思。

弟子薛侃首先发问:“先生,您常说梦觉之喻,弟子愚钝,不明其理。”

王阳明微微一笑:“侃儿,你可曾做过梦?”

“自然做过。”薛侃答道。

“梦中的你,可知自己在做梦?”

薛侃摇头:“梦中之时,总以为是真的,醒来才知是梦。”

“正是如此。”阳明先生点头,“ 世人皆如梦中之人,以梦为真,不知梦外还有觉醒的世界。 ”

弟子们听得似懂非懂,纷纷请先生详细阐述。

王阳明望着远山,缓缓说道:“ 人生在世,为外物所迷,为得失所困,为喜怒哀乐所牵,这些都是梦中的执着。 ”

“那何谓觉醒呢?”另一位弟子王艮问道。

“觉醒者知心即理,知心外无物。”阳明先生回答,“ 一切外境皆是心之投射,一切烦恼皆是心之造作。 ”

正在此时,有人来报,说弟子陈九川病倒了,正在房中休养。

王阳明闻讯,立即起身前往探望。

众弟子也随同前往,想看看先生如何以梦觉之理开导病中的同门。

《阳明思想中的“梦”与“觉”之喻》

来到陈九川的房间,只见他面色憔悴,愁眉不展地躺在床上。

见到先生到来,九川勉强撑起身子行礼。

王阳明摆手示意他躺下,温和地问道:“九川,生病这种事,正确面对它,的确不容易。你觉得如何?”

陈九川苦笑道:“先生,弟子确实感到痛苦。身体不适,心情烦闷,总是胡思乱想,难以自制。 这方面的功夫,的确很难。”

王阳明看着这位得意门生,目光中满含慈悲:“ 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也是功夫啊! ”

九川听后,眉头皱得更紧:“先生,您这话说得轻巧,可是身体疼痛,心情如何能愉悦?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其他弟子也在心中暗想:先生的话虽然有理,但病痛在身,要保持愉悦谈何容易?

王阳明似乎看透了大家的心思,继续说道:“ 你们可曾想过,为何生病就一定要痛苦?为何身体不适,心情就必须沮丧? ”

薛侃不解地问:“先生,这不是人之常情吗?”

“ 常情者,习气也,非本心也。 ”阳明先生摇头道。

他走到窗前,指着外面玩耍的孩童说:“你们看那些孩子,跌倒了哭一会儿就又笑了,饿了会闹,饱了就安静。 这才是最真实的反应,没有太多的习气遮蔽。”

“ 可是人越长大,习气越重,本心越迷。 ”王阳明转身看着众弟子。

“以为外物能决定内心,以为境遇能主宰情绪。生病了就一定要难过,失败了就一定要沮丧,得意了就一定要兴奋。”

“ 这些,都是梦中的执着。 ”

王艮若有所思:“先生的意思是,我们的情绪反应都是可以选择的?”

“正是如此。”阳明先生点头,“ 大多数人都是外物的奴隶,喜怒哀乐全由外境决定。而觉醒之人不同,他们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

陈九川疑惑地问:“可是先生,病痛是真实的啊,身体的不适怎么能说是可以选择的呢?”

王阳明耐心解释:“ 我并非说病痛是虚幻的,我是说你对病痛的反应是可以选择的。 ”

“病痛是身体的感受,但是否因此而痛苦,那是心的选择。”

“就如同刀割在身上会疼,但是否因疼痛而恐惧、绝望,那就看各人的心境了。”

众弟子听得入神,但仍觉玄妙难解。

《阳明思想中的“梦”与“觉”之喻》

王阳明见状,继续开导:“ 梦中的人,以为梦境真实,为梦中的得失而喜怒哀乐。醒来后才发现,不过是虚幻一场。 ”

“人生亦如此, 世人为外物得失而喜怒哀乐,却不知这些都是心的造作。”

薛侃追问:“那先生,如何才能从这场大梦中醒来?”

“ 关键在于认识心的本体。 ”阳明先生缓缓道来,“心之体本来无善无恶,如明镜般澄澈。”

“ 但是一旦起心动念,就有了善恶的分别。这个能够知善知恶的,就是良知。 ”

“而格物,就是在事上磨练,在实际生活中去除恶念,保持善念。”

陈九川似有所悟:“先生的意思是,我现在的病痛和烦恼,也都是心的造作?”

“ 不是说病痛本身是造作,而是说你对病痛的执着和恐惧是不必要的。 ”王阳明纠正道。

“ 就像做梦时被老虎追赶会害怕,但醒来后明白那只是梦,恐惧自然消失。 ”

王艮接口道:“那如何才能像先生一样,在任何境遇下都保持澄明的心境?”

阳明先生沉吟片刻,说道:“ 修心学者,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觉醒。每当遇到让你烦恼的事情,就问问自己:这个烦恼是必然的吗? ”

“我是否可以选择不同的反应?”

众弟子若有所思,但又觉得这样的境界遥不可及。

王阳明看出了大家的困惑,继续说道:“ 觉醒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事上磨练。每一次选择快乐而非痛苦,每一次选择宁静而非焦虑,都是觉醒的过程。 ”

陈九川点头道:“弟子明白了,先生是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体证这些道理。”

“正是如此。”阳明先生欣慰地笑了,“ 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只是昧知。 ”

正当众人听得入神之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

原来是有官差来报,说朝廷又有新的任命下达。

众弟子面面相觑,心中都在想:先生又要奔波劳碌了。

王阳明却神色如常,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切。

《阳明思想中的“梦”与“觉”之喻》

薛侃忍不住问道:“先生,您面对这些世俗事务,是否也会有烦恼?”

阳明先生淡然一笑:“ 烦恼与否,全在一心。觉醒之人,能在红尘中保持出世的心境,也能在出世中践行入世的责任。 ”

“这就是心学的妙用吗?”王艮问道。

“心学不是让人逃避现实,而是让人在现实中保持内心的自由。”

陈九川若有所悟:“ 那先生,您常说的’此心光明’,是否就是这种觉醒的状态? ”

王阳明点头:“ 此心光明,就是回到心的本体,不被外物所迷,不为得失所困。 ”

“无论身处何境,都能保持内心的澄澈和宁静。”

众弟子听后,心中都生起了向往之情。

但同时也感到这样的境界太过高远,不知何时才能达到。

王阳明似乎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温和地说道:“ 不要以为觉醒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实,觉醒就在当下,就在每一个当下的选择中。 ”

薛侃疑惑地问:“先生,您是说觉醒就在这一刻?”

“ 正是如此。当你明白了心即理的道理,当你选择用良知指导行为,当你不再被外境牵着鼻子走,觉醒就已经开始了。 ”

陈九川忽然眼前一亮:“先生,我好像明白了一些。 病痛还在,但我可以选择不为病痛而痛苦。”

“很好!”阳明先生欣慰地点头,“ 这就是觉醒的开始。 ”

王艮也说道:“弟子也明白了, 原来快乐不是从外面得来的,而是从心中生起的。”

夜色渐深,众弟子围坐在先生身旁,继续聆听教诲。

王阳明看着这些求学若渴的弟子,心中满怀欣慰。

他知道,这些种子已经播下,终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但此时,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等待解答——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觉醒?

这个觉醒的境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王阳明准备揭示心学最核心的秘密,这个秘密将彻底改变弟子们对“梦”与“觉”的认知。

正当众人屏息以待时,先生缓缓开口…

真正的觉醒,并非如世人所想的那样神秘玄妙,而是回到心的本体,回到那个无善无恶的本然状态。

王阳明看着众弟子期待的眼神,缓缓说道:“ 我曾说过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就是从梦中觉醒的法门。 ”

陈九川凝神静听,忍不住问道:“先生,这四句话与梦觉之喻有何关联?”

“ 心之体本来无善无恶,如同未做梦时的深度睡眠状态,澄澈空明,无有分别。 ”阳明先生耐心解释。

“ 一旦起心动念,就如同开始做梦,有了善恶的分别,有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

“ 这个能够知善知恶的,就是良知,也就是觉醒的那个觉知。 ”

薛侃若有所思:“那格物呢?”

“ 格物就是在事上磨练,在实际生活中保持这种觉知,不被梦境所迷。 ”

王阳明站起身来,走到窗前:“ 昔日我在龙场悟道,就是从这样的大梦中觉醒。 ”

“那时我被贬谪到蛮荒之地,外人看来是人生的低谷,但我却在那里找到了心的真谛。”

“ 我悟到了’心即理’的道理。原来我一直在外面寻找真理,却不知道真理就在自己心中。 ”

“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的痛苦和快乐,都是心的造作。 ”

“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如同从长久的噩梦中醒来,发现原来的恐惧和痛苦都是虚幻的。”

陈九川激动地说:“ 先生,我明白了!原来觉醒就是认识到心即理,认识到一切外境都是心的投射! ”

“正是如此。”阳明先生欣慰地点头,“ 觉醒者知道,心本体是澄澈光明的,本来就具足一切快乐。只是被习气和妄念遮蔽了。 ”

“ 当你能够回到心的本体,自然就能生起真正的喜悦。这种喜悦不依赖外境,不会因为生病、失败或者其他困难而消失。 ”

王艮问道:“那如何才能经常保持这种觉醒的状态呢?”

“ 答案就在你的心中。每当遇到烦恼时,不要立即被情绪牵走,而是回到觉知,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为这件事烦恼? ”

“ 这个烦恼是必然的吗?我是否可以选择不同的反应? ”

“ 当你能够这样觉察,你就已经从梦中醒来了一点点。 ”

众弟子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陈九川忽然说道:“ 先生,我现在明白了什么是知行合一!知道了心即理的道理,就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不仅要在顺境中保持愉悦,更要在逆境中保持这种澄明的心境! ”

“很好!”王阳明赞许地点头,“ 知行合一就是这个意思。知而不行,只是昧知。 ”

薛侃又问:“可是先生,这样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啊。”

“ 难与不难,全在一念之间。当你真正明白了心的本体,觉醒就在当下。 ”

“ 就像从梦中醒来一样,觉醒往往就在一瞬间。关键是要有这个觉醒的意愿和决心。 ”

王艮感叹道:“ 先生,听了您的开示,弟子觉得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原来我们一直在和自己的影子搏斗,却不知道转身面向阳光。 ”

“ 正是如此。梦中的人总是被梦境所困,觉醒的人却能超越一切境界的限制。 ”

数日后,陈九川的病情好转了,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那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想起先生的话: 人生如梦,但我们可以选择从梦中觉醒。

王阳明的梦觉之喻,深刻揭示了心学的核心奥秘:一切痛苦都源于对外境的执着,一切快乐都源于心的自由选择。当我们能够认识到心即理的真谛,就能从人生的大梦中觉醒,获得真正的自在解脱。觉醒并非遥不可及的仙境,而就在每一个当下的觉知中,就在每一次选择光明而非黑暗的决定里。‌‌​​‌​‌​​‌‌‌‌​‌​​‌​​​​‌​​‌‌​​​‌​​‌‌​‌​‌‌​​‌‌‌​‌‌​​‌​​​‌‌​​​‌‌‌‌‌​​​‌‌‌‌‌​​​‌‌‌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梦的意思梦的意思是啥(阳明思想中的梦与觉之喻)》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