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古文解释:
这句话翻译过来,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但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
其中“无后为大”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或者说“没有做到一个晚辈应该有的礼节”。如果错误地翻译成“不孝有三,没有后代最严重”,那么接下来“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就应翻译成舜没有告诉其父母而娶了妻子,是因为没有后代啊。这样翻译看着似乎挺顺溜。但舜因为没有后代,偷偷地娶了妻子,没有告诉他父母。这里面逻辑似乎就有点不对了:难不成舜的爸妈不准他结婚,不准他有后代?
所以说“无后为大”翻译成“没有后代最严重”肯定是错误的!
那么这个错误的解释为什么流传于天下,并流传至今呢?
许多人以为东汉的赵岐在《十三经注疏》的批注是对孟子这段话的解释,而是不合理的。赵岐在《十三经注疏》所言: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他把“不孝有三”定义为了三种,可见他并没有理解孟子的五不孝,就断章取义把“无后为大”解释为“没有后代”。这个错误的解释竟因符合了中国人不能断了香火的观念而流传到今!
孝道的目的
孔子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此是说,遵从孝道在于使自己成为有道德、被后人所学习和效仿的圣贤;“母因数贵”,这样也等于彰显了父母的德行,这才是孝的最终目的。
来源:CCTV4国宝档案(ID:CCTV4gbdawx)
声明:本文不代表塔木德富豪会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小编微信(81525345)
欢迎关注
塔木德富豪会(ID:tmdfhh)
《塔木德》(Talmud)是犹太智慧“圣经”,汇聚5000年文明基因。塔木德富豪会(微信号:tmdfhh)分享全球智慧,传播美好情怀!鼓舞积极人生!与塔木德为伍,您将在生活、生意、生命方面“三生有幸”:幸会,幸运,幸福!
欢迎转载 敬请注明出处
微信号:tmdfhh
欢迎投稿:tmdfhh@163.com
投稿互动请联系微信:deyuxi666
商务合作请电话:18688821327
或加微信:wangfangdo
请注明企业/项目名称
转载请注明来自1Mot起名网,本文标题:《的么辨意寓意同己送义砜名补l意(什时祥o?茂吉什找意溉汉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